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的控制
二噁英是指具有相似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多氯代含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具有极强的致癌性,环境中的二恶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二噁英主要在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中产生,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噁英,燃烧后形成氯苯,后者成为二噁英合成的前体,若处理不当排放到大气中,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噁英排放标准十分严格,在2014年就发布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大大提高了对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二噁英类的污染物限值由旧标准的1.0ng TEQ/Nm3降低为0.1ng TEQ/Nm3),这也致使各大企业纷纷走上了倒逼转型升级之路。
目前,针对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二噁英治理技术主要分为:前处理技术、过程控制减排技术、尾气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发电厂中二噁英的控制重点在尾气处理阶段,对烟气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选择性催化分解法、***袋式除尘器综合处理工艺,以达到分解、吸收二噁英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
控制二噁英的产生还要从源头抑制,在垃圾运收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塑料和各种金属废料等化学制品进入焚烧炉;在焚烧炉内,保证生活垃圾完全充分燃烧,温度控制在850℃左右;遵循传统意义上的“3T+E”原则,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停留时间、紊流度、过剩空气;选择合适的焚烧装置等,控制好每一道程序,对实现二噁英达标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